当渔父远去,屈原怀揣着那份早已破灭的理想跳入汨罗江时,大抵还是爱楚国的。水那么冷,而且污浊,水底又遍布漆黑的泥沙,他跳下去定是希望以自己的命惊醒后人,警惕家国亡于秦人的风险,并希望后人不用跳下去……至少,不必跳到同一条河里。
(资料图片)
所以他抱着巨石沉下去,内心悲愤却也依然决绝,不愿再浮上来,更不愿看到这个早已污浊异化的人间。
江水浑黄,尚且可以补救;尘世中人心若是坏了,就算出现多少正直者,恐怕也无济于事。在屈原之前有多少正直者投江而死,他不知晓;在他之后又会有多少正直者投江而死,他也不知道。
唯一知晓的,便是自己的心。这颗心的广度可以容纳“正道”的诸天投影,这颗心的深度可承载孤独和痛苦所架构的无尽深渊。这颗心的黑暗当中,也应有兰泽芳草的容身之所。
而这颗心本身竟却是无色的。
“君思我兮然疑作。”
……
死了个贵族出身的大夫,在楚国怎么说也算是个大事件,楚王肯定是要过问的。所幸死者的同事和那些胡乱攀关系的‘徒子徒孙’们经验丰富,有一套独特的处理方式——他们自然先是拉上一批同样在国都工作有威信的官员大人,组成特别小组后迅速到屈大夫离世的泊罗江畔考察,掏出以往的会议记录研究,顺便开几个研讨会,当然是不得要领的……随后这些官老爷们请来医生一问一查,发现原来屈大夫死前精神十分抑郁,人很消沉且休息不好,所以轻松得出结论“屈大夫可能是因为觉没睡好,走在江边不注意安全导致失足跌落。”
可屈大夫为什么要精神抑郁呢?没人问,自然不必去回答,更没人真正去细究这件事。
一时间皆大欢喜,大人物们陷入到包饺砸一般的欣喜,立马写一份奏折上报楚王。然后得意地再向老百姓们张榜公示官方给出的屈原死因。
但这样还不够,因为像屈大夫那样的正直者太多了,阻挡了某些人的财路,导致百姓们都吃得起饭。人吃饱了饭,是要消遣的,所以楚国上下还是议论纷纷。这议论多了,搞不好是要惊动上面过问的。
好在大人物们都知道,老百姓们才不关心屈大夫的死活,他们也只是刚好吃饱了饭。
于是从三晋找来个俊朗的男人,南边又买来一个美丽的女人,召集几个文人墨客,会画画的画,会写诗文的写,分发到大街上,到了第二天———讨论的人变少了。
第三天时,秦国的军队又到秦楚边境上耀武扬威,大人物们集体走到街上,做出无比愤慨的样子,振臂高呼“保卫楚国”!老百姓们全都激动地附和着,开心地咒骂着秦国,好像人人都变成了卫国英雄。
没人去讨论屈大夫了。
END